11月19日,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京舉行。在大會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吳建平表示,網絡文明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人類社會文明形態,是現代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
關于互聯網核心技術與網絡文明建設的關系,吳建平談了三方面思考:
第一,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是網絡空間文明的源泉,發揚光大必然助力網絡空間思想引領、文化培育和道德建設。
互聯網核心技術以開放互聯、平等共享、分布自治、包容奉獻為基本特征,以包容使用各種通信技術和支持各種應用環境為體系結構,形成今天網絡空間核心技術的靈魂,并潛移默化地成為網絡空間新文明形態的源泉。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以網絡空間為載體的網絡文明,構成人類社會文明的新形態和新領域。
第二,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是網絡空間治理的支撐,自主可控必然賦能網絡空間行為規范、生態治理和文明創建。
近年來,我國的網絡空間日益清朗。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網絡謠言、網絡詐騙、信息泄露、黑客攻擊、網絡暴力等亂象仍時有發生。這些都成為網絡文明的巨大威脅,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來的治理挑戰。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需要全社會、多領域協同發力的系統工程。實踐證明,互聯網是網絡空間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已成為網絡空間行為規范、生態治理和文明創建的關鍵因素,它必然是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支撐。
第三,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是網絡空間發展的動力,可信安全必然凈化網絡空間生態環境,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沒有安全,文明無從談起。只有大力推動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才能首先掌握網絡空間安全的主動權,從而掌握網絡文明發展的主動權。
不守規則,文明無法立足。網絡空間行為規則的執行,離不開互聯網核心技術的支撐。如果查不到造謠者,防不住黑客,擋不住攻擊,再完美的法律法規也形同虛設。國家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爭取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突破,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問題,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保障。
缺乏素養,文明不會長遠。20多年前我國引入互聯網,培養了大量互聯網早期用戶,為全民信息化素養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全民信息化素養的提高依然任重道遠,需要廣大互聯網科技工作者普及互聯網技術文化,為共同建設美好的網上精神家園做出貢獻。(記者 黎夢竹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