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網訊 一項專門針對在校大學師生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應用創新支持計劃今天在北京公布,該計劃從2015年起,每年投入2000萬元,主要用于支持CERNET聯網高校師生開展基于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應用創新實踐活動。這是記者在25日召開的CERNET第21屆學術年會上獲悉的。CERNET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紀念自己的20年。
2014年11月25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第二十一屆學術年會在京召開。在今天的開幕式上,十八所高校的CERNET運行管理者別開生面地介紹了CERNET二十年的建設情況,與會的1500多名高校科研人員在一幅幅歷史影像中,重溫了CERNET20年的建設歷史。今年時值互聯網進入中國二十周年,也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互聯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建設二十周年。
中國科協副主席、第二屆CERNET領導小組組長、第二屆CERNET管委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中國科協副主席、原CERNET管委會成員陳章良,教育部科技司司長王延覺,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原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等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相關部委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各省市教育廳局、各大高校共1500余人與會。北京大學副校長王杰代表高校、Internet2主席David Lambert代表國際教科網祝賀CERNET建成二十周年。會議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主持。
今年時值互聯網進入中國二十周年,也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互聯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建設二十周年。
1994年,面對新興的互聯網浪潮,為了抓住這一影響未來社會發展的高新技術,國家緊急啟動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設,拉開了中國互聯網建設的大幕。
第一張計算機互聯網,第一個電子雜志,第一個BBS……,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歷史上,CERNET為中國互聯網創造了眾多第一,也培養了第一批用戶,第一批建設者,研究者,成為今天中國眾多互聯網人才與應用的孵化基地與平臺。
二十年來,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在承擔建設和運行任務的各高校和全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CERNET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CERNET節點學校達到41個,覆蓋了全國200多座城市,主干網從當初的64K增長到100G,高速傳輸網達到3萬多公里,接入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從108所達到了2000所,用戶也從3萬人增長到2500萬人,已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學術互聯網。
技術創新一直是CERNET的精神與使命。建設初期,CERNET先后開展了涉及網絡管理,搜索引擎,路由器等關鍵 技術研究,填補了我國互聯網研究領域的空白。90年代末,以IPv6為代表的下一代互聯網興起,世界互聯網迎來了重新洗牌的戰略機會。2003年,國家適時啟動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CERNET于2004年率先建成了中國第一個IPv6互聯網CNGI-CERNET2。CERNET2沒有模仿西方建設下一代互聯網的IPv6/IPv4雙棧路線,而是開創性地走了純IPv6路線,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在這一創新性的技術路線下,CERNET相繼在兩代網過渡技術,基于真實的源地址認證等方面獲得了"國際首創"的突破性成就,先后獲得了11項國際互聯網標準RFC,兩次獲得兩院院士評選的10大科技進展,以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國家發明二等獎,中國在下一代互聯網的研究上,已經完全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CERNET第一屆管委會主任,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梁猷能教授在總結經驗時表示:CERNET取得的成績,是全國高校聯合攻關的結晶,在20年的建設過程中,參加學校顧全大局,不計小部門得失,才獲得了今天的一些成就,我們應該感謝參加CERNET建設的所有高校。
原國家計委科技司司長姜均露表示,CERNET從一個國家項目,最后成為兩張大網,實現了很多突破,值得總結并推廣,是協同創新的楷模。
原CERNET教育部領導小組組長,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深情地表示:我們要感謝以CERNET專家為代表的年輕科學家們,他們無私奉獻,把人生大好年華都貢獻給了CERNET事業,獻給了中國互聯網事業。
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吳建平表示,國家需要是CERNET生存發展的根本,團結協作,拼搏奉獻是CERNET發展的基礎,感謝國家給了我們展示的機會,過去的成就,屬于國家,屬于大家。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第五疆域的今天,面對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宏偉目標,CERNET責無旁貸,必須從網絡技術實現全面突破,為網絡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